記得我還沒接觸攀岩的時候,有次在逛BBS,看到有人揪團一起去抱石,當時的我完全不知道抱石是什麼東西,從字面上也完全無法跟攀岩聯想在一起。如果你是對攀岩有點陌生的朋友,或許也搞不清楚什麼是抱石、什麼是上攀。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簡單的說明,攀岩這兩種型式的差異!
抱石
抱石通常是指攀爬高度4-6公尺以下的大石頭或是人工岩牆,底下以軟墊或是抱石墊保護攀爬者,攀爬的過程中不需要在身上綁上繩索,僅需一雙攀岩鞋即可。抱石雖然高度不高、路線較短,但動作經常需要力量與爆發力,近年來也很流行在路線內加入跑酷的元素。
在戶外抱石時,也可能會攀爬超大的巨石(highball),高度超過6公尺以上,危險性增加不少,光看照片都覺得腳底傳來陣陣涼意!
上攀
上攀會比較符合大家對於攀岩的印象,上攀的高度沒有一定,通常比抱石高,所以攀爬者除了攀岩鞋之外,必須穿上安全吊帶、綁上繩索,由地面上的夥伴幫忙拉繩,確保攀爬夥伴的安全。
部分人工岩館的上攀區設有自動確保器,可以把它想像成一臺會收繩的緩降機,墜落時會慢慢放繩直到降落地面。即便是沒有繩伴的邊緣人,都可以獨自到岩館攀爬,或許可以來段攀岩奇緣也不一定。
台灣岩館的上攀牆高度約7-16公尺不等,對於剛接觸攀岩的朋友們來說,除了攀岩本身帶來的樂趣之外,當離地面越來越遠時,也會體驗到高度帶來的刺激感!國外甚至有攀岩的運動員,以free solo(指不採用任何安全繩)的方式攀爬900公尺高的岩壁,也就是說,只要稍有失誤就一定會喪命,這除了要克服恐懼,也必須對攀岩技術及路線上每一個細節的掌握度擁有極高的信心!可謂攀岩運動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種終極挑戰方式。
規則
大家看牆壁上這些五顏六色、密密麻麻的岩點,可別以為攀岩只是隨便找地方抓,然後往上爬到頂就完成的運動(我以前真的這麼想)!
在人工岩場,不管是抱石或上攀,都必須依照定線員設定好的路線攀爬。大部分的岩館會以同樣顏色的岩塊來設定路線,有些岩館也會以貼膠帶的方式來標示路線。找到起攀點之後,開始沿著路線攀爬,不能使用其他路線的岩塊,攻頂後穩定地以雙手碰觸完攀點才算完成路線。
每個場館內都會標示路線的難度,大家可以依照個人能力尋找適合的路線攀爬。
看到這邊,大家應該對攀岩有初步的了解,趕快找到離你最近的攀岩館,一起爬起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