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想的起點|泰國喀比攀岩之旅(續)

泰說他沒辦法來了。

有這種事?我可是提早好幾個月就預約了!前幾天跟其它人併團,已經覺得他們有點便宜行事,畢竟團體行程跟私人嚮導可是有一倍以上的價差,沒想到今天直接不演了,而且是在約定的時間才打電話,說他派了一台Bike來接我們,跟另外安排的嚮導見面。

也太臨時了吧,我後悔上次把全部的尾款都給他。當我看到那台“Bike”才知道,事情比想像的更糟糕一些。這台Bike比起在泰國常見的嘟嘟車更小一號,像是用很舊的金旺改裝,側邊加了一個鐵架載客。我們必須彎著腰上車,踩上車時整台車晃了起來。

跟看起來一樣,它就是這麼不牢靠。

司機大哥約莫六十多歲,不會講英文。泰在電話裡說司機會載我們去跟嚮導碰面,我們也只能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看看接下來會怎麼發展。

背著女鵝,帶上攀岩裝備的大背包、媽媽包,擠進這台零零落落的Bike,Kelly的臉色已經不是很好看,偏偏她的公司又突然有狀況需要上線協助處理,所以她一下打字、一下通話,突然忙碌起來,再加上泰國豔陽下的高溫,我感覺她隨時都有可能爆炸。

司機大哥依序打入三檔,二行程Bike發出哀嚎,聽起來有點吃力。他盡可能貼著最左側的路邊行駛,因為我們的極速大約只有時速30公里,不時有車輛從旁呼嘯而過。

我不知道會被載到哪裡,只能故作鎮定仔細觀察周遭環境。出發沒多久,我們從幹道轉進一條小路,眼前出現熟悉的建築物———Anana Hotel———我們前幾年來喀比住的飯店,當時剛開幕一陣子,想不到才幾年時間,卻感覺變舊許多。飯店後方浮現大片的岩壁,我想應該快到了吧。

沒一會兒,車速慢了下來。

司機邊騎邊左顧右盼,然後就靠路邊停車,示意我打電話給泰。原來司機不知道確切的地點在哪裡。我打給泰說明我們大概的位置,然後再把電話拿給司機,司機掉頭後彎進一個渡假村門口,請我們稍等一下,嚮導會出來跟我們碰頭。沒多久泰打過來,再次確認我們目前的位置,結果還是走錯地方。來回溝通之後,司機覺得他好像真的知道了,繼續往正確的方向前進。

出發一下子後,司機突然停了下來,前方出現一個稍微有點陡的斜坡。一般來說,這個斜坡應該不至於對任何人造成困擾才對。

但對於滿載的古董級小Bike,應該會有點問題。

到底今天還能多不順?

“上不去。” Kelly低聲對我說。

我心裡想得跟她一樣。

嘟嘟車司機望著前方的斜坡,猶豫著要不要衝上去,我彷彿看到他吞了吞口水。在他打入一檔、轉動油門之前,我趕緊湊上前詢問是否要先下車減輕重量。

“It’s OK!” 司機請我們坐著,不用擔心。

我以為最壞的情況就是下來幫忙推車,實在沒想到不只衝不上去,我們竟然開始在山坡上倒滑…… 。

一檔油門催到底,司機鐵了心要幹大事,Bike發出怒吼卻只能以時速5公里左右勉強前進,Kelly把女兒抱得更緊了,我腦中則是閃過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。

我們衝到距離坡頂大概五~六公尺的地方,Bike盡力了,但沒能完成任務,司機收起油門,全力踩煞車,試圖停在斜坡上,只是車子真的太重了,三個大人、一個小孩,再加上攀岩裝備,那細細的輪胎怎麼抓得住地面,雖然煞車已經踩到鎖死,還是開始倒滑。

我真的慌了。

我們會翻車掉進草叢裡?還是會撞上後車?

沒想到才滑不到一公尺,司機把龍頭往右打死鬆開煞車,車子瞬間左旋180度掉頭,還剛好換到對向車道,順著下坡的方向繼續前進,司機有點不好意思地微笑著,就這樣結束了驚險的幾秒鐘。幸好對向沒有來車,不然我又要去一次泰國的醫院了。(去泰國醫院的奇妙經驗有機會再說。)

現在才九點多,我們卻像是折騰了一整個早上 。最後司機把車停在主幹道路口的轉角,嚮導直接騎車到大馬路來帶路,會合後再一起騎到岩場入口讓我們下車,終於到了。

跟嚮導簡單自我介紹過後,他帶著我們從一條不明顯的小徑,穿過一片長度及膝的草地,可能是因為時間有些延誤,他走得速度飛快。我們因為不熟悉路況,又背著女鵝跟大背包,同時間Kelly還在跟國外的客戶傳訊息,一下子就落後了幾十公尺,還好岩場並不遠,我們勉強跟著他的背影前進。幾分鐘後,我們抵達今天要攀岩的地點———奧南北壁(The North Wall)1

比起萊利半島,奧南北壁是喀比新興的攀岩地點,近幾年才開發出大部分的路線。這裡距離熱鬧的奧南海灘僅僅六分鐘車程,曬不到太陽,多數的牆面連雨天都是乾的,不用坐船前往,停車、補給都方便,也沒有觀光客體驗團,各種優點讓這裡成為疫情解封後的熱門攀爬區域,簡直像是在戶外的室內岩館。

沿途映入眼簾的,是岩壁上形形色色、大大小小的石柱,還有各種凹槽、平台,雖然都是石灰岩地形,但這一區的岩壁非常的“立體”,等會兒攀爬起來一定會很有樂趣!我們走到今天第一條路線旁,把女兒從背帶卸下,接著把裝備都拿出來整理著裝。主繩、快扣、確保器、鉤環、吊帶一字排開,嚮導穿上吊帶後開始把快扣掛上吊帶兩側的裝備環,不時地抬頭觀察等下要先鋒的路線。

等下!今天只有一位嚮導,那……誰幫他做先鋒確保2

”S,我只會頂繩攀登3確保,從來沒做過先鋒確保耶!“我有點緊張地問。

”別擔心!這是我的專業,我每天都在帶新手做這些練習。“S顯得老神在在。

”你確定?!“聽到S請我用豬鼻子4,而不是選SMART 2.05幫他確保,我好像更緊張了。

攀岩所使用的確保器,原理大致相同,都是利用繩子的彎折產生摩擦力,藉以拉住上方墜落或是需要坐繩休息、垂放的攀登者。新手上確保課時大部分都以豬鼻子這類的管狀確保器做教學,它的優點是便宜、好上手、適用繩徑範圍6廣,缺點則是只要制動手沒握好,就會直接失效;現在各大品牌都有推出助煞式的確保器,例如長毛象的Smart、Black Diamond的ATC-PILOT、PETZL的GriGri……等等,在確保器受力時會改變角度,或是觸動機械結構,主動達到制動的效果。攀岩是有極大風險的運動,儘管確保者再怎麼注意,都還是可能會有意外狀況發生,如果可以多一分保險,建議盡量使用助煞式的確保器較為安全,且不論使用哪一種確保器,還是要記得最重要的原則———制動手千萬不能離開繩子。

好吧,事到如今也只能硬上了。繼續跟嚮導閒聊時,S說了一些故事,我才知道他大有來頭。

S約莫四十多歲,中等身材、膚色黝黑,戴了一頂漁夫帽,他年輕時原本是長尾船的駕駛,載著觀光客穿梭在喀比鄰近地區的碼頭,當然也包括萊利半島。當時他看見兩個外國人綁著繩子懸在岩壁上鑽洞,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,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在設置錨栓,開發攀岩路線,當時還不到二十歲的S從此對攀岩產生興趣,跟著他們練習攀岩、開發路線,體能及技巧也越來越厲害,甚至代表泰國國家隊參加攀岩國際賽事。

“以前我只用手就可以爬完很多天花板路線7了!” S靦腆地笑著。

他聽到我們來自台灣,想起了一位老朋友,大概二十年前,有一位台灣人,身高170公分左右,身材精壯,連續五、六年都到喀比攀岩,一待就是幾個月,每次去都會找S一起爬,後來某一年突然就斷了聯繫,再也沒見過面,他很懷念那段日子。

“當時他應該是台灣最厲害的攀岩者!他其中一隻手有六根手指頭。” S說。

閒聊完畢,我專注地開始人生中第一次的先鋒確保,隨著S離地面越來越遠,我抬頭望著上方,觀察他的動作,小心地給繩。攀岩確保是一門藝術,確保者既要給予足夠的繩,讓攀登者自由地攀爬,但又不能有過多的繩在系統當中,以免墜落距離過大,導致攀登者撞上岩壁、突出的平臺,甚至是地面。S依序將快扣扣進錨栓或繩圈內,再將繩子扣進快扣當中,過程都很順利,三兩下就登頂完攀,我依照指示將S慢慢從頂端垂放下來,待他回到地面之後,就可以解除確保。

NO.1 Carry On 5.88—從大石灰岩的小手點起攀,有點考驗腳上功夫,翻上平台後從煙囪地形往上爬,後段輕鬆寫意。

第一條通常會挑簡單一點的路線當作暖身,同時也可以讓嚮導稍微了解我們的實力大概到什麼程度,我和Kelly都有爬完。初次體驗這裡的3D立體感,讓人彷彿置身在外星球攀岩一般。第二條更特別了,必須先爬一段兩公尺高、看起來不太穩固的竹梯才能抵達起攀點。

“比起攀岩,我比較害怕這些梯子。”S一邊開玩笑,一邊小心翼翼踩上咯吱作響的竹梯。

待S架好路線,就換我們上了。

NO.2 Queen of the Highway 5.10b—長路線,搖搖欲墜的竹梯是第一個難關,起攀後順著煙囪地形直上,考驗PINCH的肌耐力,後段容易迷路。

和Kelly都完攀後,我們稍微整理一下,帶著裝備前往下一個地點,S準備要來點硬路線了。幫他確保時發現他開始有點出力,路線中段的休息點也停下來甩甩手,雖然沒有墜落或是坐繩休息,但還是能感受到這條路線難度不低,S架完繩後回到地面,Kelly直接表明要Pass這一條。

No.3 MACD 5.10d—微微外頃,起攀手點爛,抵達中段石柱難關手已經酸脹到不行,必須找到Knee Bar的好位置才能休息甩甩手,路線後段灰塵青苔多。

爬這條在難關處墜落兩、三次,必須要坐繩休息幾分鐘,才能讓酸脹的前臂恢復過來,懸在空中甩手休息的同時,我們聊到天然岩場的維護,例如牆上的錨栓或是繩圈,都是屬於公共設備,在戶外日曬雨淋之外,每一次的使用也都會造成設備輕微的磨損,特別像喀比這種臨海岩場,空氣中的鹽分更是不鏽鋼的天敵,部分不鏽鋼材質的錨栓在這裡的壽命大約甚至只有短短的1~4年,一般天然岩場都會由當地攀岩社群組成的志工定期巡查、維護,若發現嚴重生鏽、磨損的設備,就會在社群平台公告,並安排時間汰換,以免岩友發生意外。台灣東北角的龍洞,同是世界知名的臨海岩場,有許多資深前輩們同心協力發起”龍洞Rebolt計畫“,甚至進一步成立台灣戶外攀岩協會,為了岩場的永續發展默默地努力著!大家如果也是喜歡攀岩、重視環境議題的朋友,不管到哪個岩場,除了珍惜使用岩壁上的公共設備,也請多多支持在地的攀岩社群哦!

有夠累,這條爬完後,我的體力已經差不多用完了,嚮導看了一下時間,決定幫Kelly找一條短路線,讓她可以再上牆過過癮。

No.4 Blue Crash 5.10b—起攀即難關,從大外頃天花板地形翻上平台,後段輕鬆直上。

對Kelly來說,10b已經滿有挑戰性了,再加上起攀前幾步外頃牆的抱石動作,真的讓她吃足苦頭,一度想要放棄,S很有耐心的引導她的身體擺位,提醒手、腳點的位置,順著Kelly出力的時機點收緊繩索,提供一些向上的拉力,在一番搏鬥之後,總算度過難關,收下這條路線。攀岩很有趣,不管你是什麼程度,總是有適合你的路線在等著你挑戰,同一條路線,可能因為身高、臂展、技巧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解法。對我而言,每條路線都像是一個謎題,我喜歡自己慢慢摸索、細細品嚐一條路線,有時卡了很久的地方,突然找到方法破解,那種喜悅和滿足感很難形容,就好像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,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再也難不倒我,攀岩者的快樂,就是那麼樸實無華。

就這樣一邊聊、一邊爬,半日嚮導的時間一下子就結束了。雖然早上泰臨時通知換嚮導,嘟嘟車的司機又搞迷航,但我跟Kelly都很喜歡跟S相處的感覺,走回到停車場道別時,我詢問能不能留下他的聯絡資訊,這樣下次需要嚮導時可以找他,可能礙於行規,S委婉的回絕了我們,或許下次我們又會在哪個岩場遇到也不一定。

“怎麼樣?這次在戶外攀岩的經驗還可以嗎?” 我試探性地問Kelly。
“我比較喜歡戶外耶!” Kelly立即給出答案。

這給了我動力,讓我更確定下一步的計畫了。

我們的Bike與司機大哥
剛經歷完生死瞬間,我們下車讓司機減輕重量衝上斜坡頂端。
Black Diamond的經典ATC確保器,是不是很像豬鼻子?
Mammut Smart 2.0 助煞式確保器
Kelly拼路線時,嚮導利用自身體重協助。
  1. 從ANANA Hotel再往南約300公尺的丁字路口,繼續直行小徑後轉往東南方,穿過泰拳館後方草叢往岩壁前進,即可到達岩場入口。 ↩︎
  2. 先鋒攀登(Lead),攀爬者將繩子一端繫入吊帶,一邊向上攀爬,一邊將身上的繩子掛進牆上的保護支點,繩子另一端則連結至地面上的確保者。當攀爬者往上,確保者做給繩動作。 ↩︎
  3. 頂繩攀登(Top-Rope)時,攀爬者將繩子一端繫入吊帶,繩子往上經過頂端的支點後連結至地面上的確保者。當攀爬者往上,確保者做收繩動作。 ↩︎
  4. 管狀確保器,因其外型而有豬鼻子之別稱。 ↩︎
  5. Mammut的助煞式確保器。 ↩︎
  6. 每種確保器都有其適用的繩徑範圍,由於嚮導帶團時使用的攀岩繩繩徑較粗,故請我使用豬鼻子幫他確保。 ↩︎
  7. 顧名思義,天花板路線指得是角度如同天花板一般平行地面的牆面,攀爬起來相當耗費體力。 ↩︎
  8. 美國優勝美地攀登難度等級,為台灣較常使用之攀岩難度標示方式,泰國則習慣採法國攀岩難度系統作為標示。 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