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呼吸與訓練

到世界上的第一件事情——呼吸

你在呼吸嗎?螢幕前的你應該都有在呼吸。那你知道錯誤的呼吸方式,除了會影響訓練效果,更會讓身體付出極大的代價嗎?

在手邊的書籍裡面,只要是談訓練、伸展、筋膜、瑜珈、冥想相關主題,幾乎每一本都會有部分篇幅談到呼吸的重要性,而近期讀的這本《健身者X運動員呼吸訓練全書》,更是直接以呼吸為主題,參考眾多文獻、訪談各類型的運動員及教練、武術家……等,將艱澀的科學研究轉化為實際的訓練方法,提供讀者在不同運動中提升表現的終極呼吸指南。

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瑜珈解剖書 筋膜瑜珈訓練全書 徒手戰士 運動傷害復健指南 健身者運動員呼吸訓練全書

常見呼吸失能造成的結果

在談訓練的呼吸之前,我們先來談談呼吸失能。現在人因坐式生活型態、緊湊的步調、過度使用3C產品,以及媒體不斷渲染的審美觀——平坦的小腹——造成呼吸失能的情況隨處可見。

長期處在不當姿勢、各種壓力和隨時隨地保持“縮小腹”的狀況下,原本應正常工作的主要呼吸肌群——橫隔膜——就容易處在失能狀態,取而代之的便是位於肩頸周圍的呼吸輔助肌群,當這些肌群的工作變得繁重,就會造成肩頸部位的緊繃、痠痛。

橫隔膜除了作為呼吸的主要肌肉外,它同時也是核心穩定的重要角色,因此橫隔膜在失能狀態下,髖關節周圍的肌群又得跳出來幫忙負責核心穩定的工作,為了保持核心穩定,只能儘量限制關節的活動度,最後導致髖關節的緊繃。

呼吸系統也跟神經系統有很大的關係,由於失能的呼吸比較沒有效率,因此必須提高呼吸的頻率,這種短淺、急促的呼吸,會使交感神經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,容易讓人專注力下降,焦慮、憂鬱、失眠等等。

如果你有長期肩頸痠痛、肩關節及髖關節活動度不佳、容易失眠、無法集中注意力、甚至於憂鬱、焦慮…..等等情況,已經尋求過醫療協助但成效不彰、反覆發作,或許可以請專業人員評估看看,有可能是呼吸方式出了問題。

個人的呼吸評估經驗及效果

小哥教練在2017年參加由KAT主辦、劉奕辰物理治療博士主講的「呼吸評估與動作整合」課程中,第一次完整的了解呼吸的原理及相關的肌肉,也學習到如何觀察、評估一個人的呼吸方式,以及錯誤的呼吸造成的上下肢失能與(非醫療)矯正方法。

在個人實際的評估經驗中,七八成以上的學員都有呼吸失能的問題,比例高得驚人!只要是現代人,很難避免前段所提到的生活方式,是故呼吸失能的人比比皆是。在一開始提到的呼吸訓練書中,作者甚至觀察到兒童從五歲半開始,就會從完美的呼吸轉變為代償式的短淺呼吸,所以此刻的你極有可能也正在使用錯誤的方式呼吸。

不過大家也不需要太緊張,只要透過專人學習正確的呼吸方式,加上一些伸展、放鬆後,短時間內學員幾乎都有正面的回饋:肩關節及髖關節的活動度提升、核心穩定度變好、改善睡眠品質、減少負面情緒。

正確的呼吸與代償式呼吸

執行一個正確的呼吸,我們的身體大約從乳頭開始向下一直到恥骨的位置,在吸氣時前後左右360度都應該要向外擴張,吐氣時則向內收縮。

比較常見的呼吸代償,通常是肩頸周邊的肌肉過於活躍,造成吸氣時產生往上聳肩的動作;部分人則為了讓肚子看起來較小,吸氣時反而是縮小腹,另外有些人可能只有腹部或是只有胸口起伏,其它地方沒有動作,這些都是錯誤的代償式呼吸。

肌力訓練的呼吸方式

肌力訓練時的呼吸,則和一般呼吸方式有所不同,為了因應不同程度的外在壓力——槓鈴、啞鈴、壺鈴等——訓練者會以吸氣提高腹內壓的方式,進一步增加核心的穩定性,當身體核心的穩定性提高的同時,就可以釋放出極大的力量來對抗訓練時的重量。

在操作不同程度的重量時,會採取不同的呼吸方式,我們以蹲舉為例,若是操作較輕重量時,對於核心穩定性的需求也較低,因此可以採蹲下時吸氣、站起時吐氣的方式進行;當重量增加至接近最大肌力時,對於核心穩定的需求非常高,因此在吸氣之後會完全憋住氣開始下蹲,站起時過了障礙點再把氣吐掉。換句話說,當訓練的重量越重時,核心穩定的需求越高,我們就會越偏向用吸飽氣後憋氣的方式來做動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使用大重量訓練時,憋氣的時間不宜過久,否則容易因「努責現象」產生頭痛、頭暈、短暫休克等危險的情況發生,請勿自行嘗試。


看到這邊,大家應該了解呼吸對我們有多重要,呼吸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,同時也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況,而身體狀況、心理狀況的變化,又會回過頭來影響我們的呼吸。所以改善一個人的呼吸,幾乎可以改善他整個人的狀態。以上是小哥教練對於呼吸淺薄的分享,希望大家有進一步的了解!如果有呼吸評估的需求,也可以來訊預約。最後,要記得~保持強壯!我們下次見!掰掰~